


9月7日,我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交流大会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上午的会议由党委副书记赵一文主持。
会议首先由党委书记安蓉泉发言。他回顾了今年初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三个一”工作启动以来的的总体情况,指出为了解决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上的短板,校党委去年提出了“文化梯度育人”的理念:一是分析教育对象的多重社会角色,把思想文化教育的内容分为“学生素养、职业素养和公民素养”三个梯度,分层施教、分段推进;二是把技能教育联系直接的职业素养教育分为“职业价值观、公共职业素养和专业职业素养”三个梯度,分类研究,分步提升;三是把思想文化教育的行为载体分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三个梯度,分地布局,分序提高;四是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将实施主体分为“学校设计为先、二级学院为主、专业教师为重和学生行为为本”四个梯度,分担职责,合理推进。
我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已经经过了三年三个制度、设置项目推进、营造职场氛围、组织力量研究、全校经验交流、全校撰写案例、全校论坛宣讲,全体党员调研、党员兴办实事、骨干率先课改、时政课程跟进、重视专业社团、企业师傅帮带、学生市场体验、修改人才方案、建设展示平台等一系列步骤。在职业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思想观念和初步实践上迈出了一大步。在校内已经有一大批教师开始尝试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但是这个队伍还不够庞大,已经在实践的老师也有一些困惑,想尝试的老师越来越多但普遍反映需要指导和经验交流,这也是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所在。
随后,两位毕业生校友分享了他们在自己的奋斗过程中对职业素养的感悟。新通国际学院2011届毕业生黄健分享了自己的就业经历,在回顾艰苦的实习期时,他说:“在三个月的过程中很多实习生坚持不了选择了放弃,看着他们离开,我想吃不了这种苦就只能在家待业,所以必须把心态放平才能适应现实。”青年汽车学院2015届毕业生陈翔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和感悟:“创业需要行动力,说的、想的再多,不如自己尝试去做一遍。”发言中他们感谢了学校的培养教育,并希望母校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平台。
在调研报告交流环节,王天红与大家分享了人文社科党总支对“三个一”活动调研工作的推进情况,并介绍所在调研小组的对课题《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教育期望与应对策略》的调研成果。徐高峰介绍了所在调研小组的对参加技能大赛学生的调研成果,并谈了对如何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提高职业技能高度融合的思考。楼晓春与大家分享了所在调研组对“汽检”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调研成果,并谈了对调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下一步思路。徐江城谈了所在调研组针对在杭企业辞退高职毕业生案例的调研情况,重点介绍了企业最反感的职业行为。
在党员围绕职业素养教育主题办一件实事交流环节,叶峥介绍了如何通过指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办实事情况。李海波介绍了如何通过完善宿舍管理,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寝室卫生文明氛围的办实事情况。陈岁生介绍了自己所在专业组通过指导学生维修实训设备,实现了实训条件改善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办实事情况。
下午的会议由副校长许淑燕主持,全体教师、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会议。
许淑燕首先从教育部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要求,“硬技能”与“软技能”的关系,“软技能”的培养方式几个方面谈了学生素养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具体讲解了我校的近期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一是实践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教学,并于师德师风工作有机结合,二是组织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教程》开展学习实践。
在企业发言环节,友嘉集团实训中心主任吴世东谈了友嘉集团对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和举措,例如:友嘉集团厂区走路有专门指定的人行道,上楼须靠右行,必须穿着工作服,男子不得染发。企业的员工手册对职业素养有详细的要求规定,并配套了严格的奖惩制度约束。达利集团高级人力资源经理何浩也在会上发言,他指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缺乏职业目标,定力不足,对专业的理解和热爱不够,员工的智商“爆表”,逆商不足,经不起寂寞、枯燥、委屈。这都是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随后《学生职业素养教程》编写组成员张中明、张崇生、杨立峰、王丽霞、郑小飞、童国通、梁宁森七位老师先后为大家讲解了职业价值观、通用职业素养、专业职业素养、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学考核、专业教师职业素养教育的意识与能力等重要的职业素养教学内容,为广大教师在学生职业素养具体教学中的实践操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校长贾文胜最后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说,本次会议信息量非常大,研究成果非常丰硕,教工思想非常统一,育人效果值得期待。职业素养对于学生或是教工都是通用的,我们需要言传更需要身教,对我们教工来说要从职业理想、职业习惯、职业反思三个方面考虑我们自身的素养提升,以“忠诚爱岗、敬业奉献”为标准开展工作,让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也能成为对教工职业素养成长的有效推动。职业素养教育成效初显,但不是一蹴而就。大家要深化认识、全员行动,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二级学院要全面推动,职能部门要通力配合,合力推进学校的文化梯度育人工作,为学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