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至5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暨职业院校人文素质工作交流会在我校召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李祖平,杭州市副市长陈红英,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平,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建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会会长、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覃川,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我校党委书记安蓉泉,我校校长贾文胜等领导出席大会。《光明日报》教育部副主任朱振国、《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副主任梁国胜、《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主编翟帆,《浙江教育报》《浙江工人日报》《都市快报》《钱江晚报》、浙江在线、杭州网等媒体嘉宾,以及全国近百家中职、高职院校负责人,我校全体中层干部、专业负责人、思政教师等200多人参加大会。

目前,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越来越关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核心不是简单的技能知识培养不够,而在于人文素养教育的不足。

陈红英提出,杭职院作为杭州市属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其快速发展正是杭州职业教育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典型缩影。她希望杭职院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企共同体内涵建设,深耕“文化梯度育人”,全面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全力打造杭州现代职业教育的升级版,努力培养出一大批技能精进、心灵手巧、素养优良的“杭州工匠”。

安蓉泉以“高职文化育人现象的思考”为题作了大会报告。他从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一、二、三现象”、杭职文化育人的三大理念、杭职“文化梯度育人”的阶段性成效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他提出,职业教育要提高文化引领的作为,要有为了学生职业发展的“服务理念”,要有文化梯度育人的“方法理念”,也要有兼具组织、研究、分院、资金、考核五大环节的“实做理念”。他指出,学校通过出版7本第一批文化梯度育人系列丛书,在全体党员中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三个一”活动,要求全体专业负责人撰写课改方案、全体骨干教师开设观摩课、所有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体教师辅导教程方法、全体教师素养融入说课做示范,提炼40条《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程方法指南》等做法,全面推进了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贾文胜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表示,早在2007年学校就提出不仅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更要“文化育人”。2014年我校创新性地提出了“文化梯度育人”的顶层设计,构建并优化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师生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从学生素养、职业素养、公民素养三个梯度推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着力破解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文化育人与技能培养 “两张皮”的问题,将素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开幕式上,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平博士向学校捐赠了一批《“羽”众不同》摄影文化作品,这些作品将在杭职院永久展出。安蓉泉代表学校向其颁发了捐赠证书,这也是校企深度合作走向升华的印证。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我校的友嘉机床博物馆、校史馆、职业素养展示中心、非遗传承教学创业基地等文化素养教育场馆。职业素养展示中心共分四大部分,分别从企业人谈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教育实施步骤、课堂实施、杭职小故事等,通过具体的图片、文字、视频、案例等,充分呈现了我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这种在校内建立职业素养展示中心的做法,在高职院校中尚属首例。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实践做法的操作性和成果提炼的可视性,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大家认为,我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做得很深入、很细致、很扎实,理念超前、设计清晰、实践丰富、成果丰硕,为其它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借鉴。

会上,职业教育学者陈衍教授作了“职业教育的文化与传承”专题报告。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广州市商贸职业学院、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分享了所在学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案例。课程建设中心、实践交流中心、礼仪文化中心和课题研究中心作了分中心工作交流,《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五个子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分组讨论。

会上,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会会长、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覃川在讲话中对杭职院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承办本次会议的辛勤付出和贴心安排表示了衷心感谢。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会秘书长、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邢广陆宣读优秀案例表彰文件。

据悉,在6月3日晚召开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会理事会上,研究会听取了研究会2015年工作报告、部署了2016年度工作,听取并审议了“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会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审议了研究会的相关事务,并商议由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下一届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