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月15日
,我校党委书记安蓉泉前往桐乡江南茧画工作室看望了中特会暑期社会实践小组。
中特会暑期社会实践小组的主题是“探索非遗文化,传承工匠精神”——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匠精神。在浙江有许多体现了工匠精神的非遗项目,如王星记纸扇、江南茧画、西泠印社、杭州油纸伞等。这些珍贵的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扬都归功于工匠们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同学们从七月五日起走访了具有代表性的王星记纸扇、西泠印社、江南茧画等作品的创作者进行访谈,观赏并拍摄其制作工艺来深入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
15日清早,同学们就来到了“江南茧画”制作传承人陈建清老师的工作室,陈建清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他的茧画作品曾多次在《中国油画》、《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画风报》、《美画空间》等报刊、杂志发表。近年来,他致力于江南茧画的传统技艺创作研究,为传承民族民间艺术所做的努力,相继被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人民论坛、香港凤凰资讯、中国台湾网、浙江日报、西藏日报、北方新报、央视网视频、网易、新浪、搜狐、浙江卫视等多家海内外单位和媒体争相报道。
春秋时期我国的蚕桑文化就已经十分发达,而已经发展了4000多年之久的蚕桑文化无疑需要我们的保护与传承。江南茧画作为一件展示了现代信息文明与传统历史文明交相辉映,体现中国文化、江南地域蚕桑文化特色的充满工匠精神的工艺作品,无疑是同学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陈建清创造性的开发出了蚕茧画,把蚕桑文化融入水乡新内涵,经过数年的摸索和尝试,他解决了包括蚕茧防腐、色彩固定等一系列难题,开始运用天然蚕茧作原料,用烘、染、固化、绘、艺术组合等处理,创作生动有趣的“江南茧画”,“江南茧画”作为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指定礼品,惊艳于全世界。
陈老师还为同学们展示了江南茧画的制作和绘制过程,同学们饶有兴趣的拿起了画笔认真的和老师学习茧画的绘制,从陈老师一丝不苟的制作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了工匠精神在陈老师身上的体现,老师也激励我们不断学习、掌握职业技能,将严谨、耐心、专注、坚持等精神,内化为个人素质。
通过此次实践,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工匠精神,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将更加注重职业技能创新,在学习中精益求精,在生活中有为人服务的良好态度,形成“融、善”的大学风尚。
安蓉泉的到来让同学们兴奋不已,安蓉泉就传统文化如何在高校有效传承、工匠精神、手工工艺等命题与陈建清大师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为同学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希望杭职学子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能更多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中来,在传承中彰显青年担当,同时在向陈建清等大师学习技能的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