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落实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012日,学校在第二会议室召开了“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校党委书记安蓉泉、副校长许淑燕、党委委员麻朝晖,专业建设指导处、人文社科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堂先行试点的教师及全体思政教师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人文社科部主任张崇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观点方法30条”做了进一步阐释,并从“30条”如何融入专业课堂、思政课程教学“方法八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等方面结合案例进行了分享。

专业建设指导处副处长童国通对先行试点教师的分组情况做了说明,并就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融入专业课堂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推进设想与相关安排。

在交流环节,教师代表白志刚通过丝绸面料花样设计的课程教学,向大家展示和分享了如何结合案例在课程教学中把优秀中华文化等思政教育融入并激发学生文化自信。参会教师纷纷就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困惑、设想等方面提出了各自想法与观点。

麻朝晖就如何走出课程思政 “一般论”的误区,不是专业课程要上出思政课,而是上出“思政味”谈了相关观点,并强调专业课教师要深入挖掘每门专业课本身所包含的内在思政元素,找到映射点,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许淑燕从“六个有”部署了具体工作和要求,她提出一是“有责任”,教师不仅要教书也要育人,同向同行;二是“有示范”,通过言传身教来以身作则;三是“有研究”,学校通过申报课题、微课设计等形式来组织相关研究;四是“有案例”,不仅课堂上有案例,也通过教师中先行示范好的例子来引领其他教师;五是“有指导”,学校成立指导小组推进此项工作;六是“有计划”,学校将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表有条不紊地逐步推进。

安蓉泉做总结讲话。他认为专业教师掌握思政课中的哲学思想,不仅对教师有好处,对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都有好处,要求专业教师围绕“解决1个认识问题”、“解决2个遗漏问题”、“解决3个基本平台”三个方面在课堂上创新融入思政元素,“大胆实践、边干边学、挖掘要素”,并指出思政融入专业课堂中的四个“不是”:不是为了融入而融入,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是在职业素养基础上另外搞一套,是深化大思政教育和落实中央精神的具体举措;不是所有的课程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融入,是结合课程实际选择其中相关的观点和方法;不是思政内容一定要太多的哲学术语,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没合适语言的时,可以用理论术语。最后要求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指导和支持参与试点的专业教师多讨论、多分析、多实践,推进我校课程思政工作,争创取得明显成效,在同行形成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