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烈日炎炎,酷暑难当。7月26日,为进一步推进“百千万”活动,学校副校长张洪宪、学工部部长韩亮、非遗文化专家金励勤、组织部副部长张杰等一行,实地调研对接板桥镇秋口村“临安水龙”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与保护。板桥镇人大副主席金耿、秋口村党支部书记俞树彪等有关人员参加座谈。此项目为杭职院“百千万”活动14个“破难”项目之一。
俞树彪详细汇报了“临安水龙”非遗项目的历史由来、发展历程、重要价值、辉煌殊荣、传承现状和当前困境,与会成员就如何传承项目和创新发展这一非遗项目纷纷献策。
张洪宪表示,杭职院高度重视“百千万”活动,在前期集中蹲点走访后,校党委对收集到的主要难题逐一研讨破解方案,组成相应的调研组深入开展破难攻坚。“临安水龙”承载着当地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体现了板桥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强烈保护意识。杭职院有浓郁的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氛围,有人才、有基地、有项目、有课程,校村双方可以发挥差异合作优势,通过秋口内部挖潜、异地“借船出海”、加强包装宣传等,切实让“临安水龙”走得更远、叫得更响、品牌更亮。
金耿对杭职院高度重视 “临安水龙”非遗传承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可以“百千万”活动为契机,让这一项目能再度焕发昔日光彩。
早在7月25日,学校党委组织员贝锐先期赴秋口村参加当地七月主题党日活动,并为村支部党员上了一堂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主题的党课。
【临安水龙】
“临安水龙”起源于五代十国的吴越国,流传于临安板桥镇秋口村一带。相传于吴越国王钱鏐出生,玉龙护体传说传承发展而来。2001年,秋口村舞龙队研究、挖掘恢复传统水龙,使道具制作和表演形式更具特色,多次荣获表演金奖,多次走出国门表演,已成为临安一张金名片。

“临安水龙”龙体比其它的龙体大,总长度50米。龙头龙尾共17节,有一条长45米,宽1.5米的蓝绸附于龙体内。表演形式以“水”做文章,突出“水龙”的艺术效果,“水龙出世”“戏水搏浪”“吸水雾气”“普降甘霖”等表演套路,赋予其通灵鲜活的生命,既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有高贵的艺术典雅。